4月18日,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对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。
2018年2月,武威市获全国文明城市“2018年至2020年创建周期”提名城市。一年来,武威围绕打造“德城”“文城”“绿城”“清城”的创建目标,形成了全域创建、全民参与、崇德向善、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机制,提升了武威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周宏银是武威一家影楼的摄影师,他从事这个职业已经9年了。9年的时间里,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。
曾经杂草丛生的天马湖公园,位于城区中心地带。经过精心设计,这里种植了梅花、柳树等20余种植物,目前这里成了武威城区最大的绿色地带。春日里的天马湖畔桃红柳绿、鲜花盛开,垂柳依依。徜徉在花海,绿树之间,心头涌动的是温暖,是舒坦,是陶醉,更是幸福。
“绿城”和“清城”是创建文明城市重要的“硬件”。公园作为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,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去年以来,武威市对老公园进行改造提升,不断增加绿地覆盖面积,调整植被分布结构,提升绿色城市形象,让市民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。
绿色城市,绿色发展,带给市民的是贴近自然的绿色生活。2018年,武威市开展“绿地倍增行动”以来,完成绿化108.87万平方米,城市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了完善。一个绿荫满城,生态优美的城市,正在绽放美丽的容颜。
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打造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有序的社会秩序,还要让这座城市变的更有“温度”。武威市政府始终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,让城市居民更具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幸福苑小区位于武威市土城巷内,以前这里属于三不管地带,脏乱差是生活在这个区域住户的第一印象。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的赵有玲,提起小区以前的生活条件,总是万般无奈。
去年开始,武威市政府逐步投资,集中整治失管小区。幸福苑小区的6栋住宅楼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逐步修缮,疏通居民楼内的上下水,清运各种垃圾20余吨,整体规划院内路面,引进物业公司统一管理,幸福苑搭上了这趟通往幸福的快速列车。
环境美了,楼院新了,小区的院子也摆上了各种健身器材,城市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了,通过整体改造后,幸福苑内的环境有了质的飞跃,小区彻底摘掉了“三不管”楼院的帽子。
如果说“绿城”“清城”是武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“硬件”,那么“软件”是什么呢?就是“文城”和“德城”。一座城市的发展,需要一种有温度、有热度的精神力量来指引。武威提出的“崇文尚德?包容创新”的城市精神,立足于“历史文化名城”的金字招牌,成立凉州文化研究院,连续推出的“凉州讲坛”和“凉州文化沙龙”,有效发挥了提升文化品位、引领文化活动的放大效应。
这是武威十八中高二六班的一堂思政课。这堂以八步沙六老汉事迹为主的课程,通过老师的讲解,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六老汉治沙“耐心、苦心、坚持心”,更让学生们从平凡人生中见到了不平凡的光辉。
最近,武威第十八中学的思政课成了学生们的热门课程,课堂上,学校专门引进了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矢志不渝的治沙故事,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为思政课添加了一抹动人的风景。武威十八中通过主题班会、道德讲堂、国旗下的讲话、黑板报等等,都是思政课的生动内容,也让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,上得入脑入心。
从身边故事讲起,让大道理变成小溪流,润物无声。这样的思政课,引领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业,还要关注身边人、身处的环境以及更加广阔的世界和人生,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少有所学、老有所养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,教育、医疗也是今年两会最受外界关注的民生问题。武威市在创建“文城”“德城”的过程中,始终将教育和养老问题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。
我们采访的时候恰逢周五,一大早,84岁的翟万顺老人给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了求助电话,他想请养老中心的服务人员把家里打扫干净,周末迎接孩子们回家。
武威市凉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,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拿起手机拨通服务电话,就可以享受生活照料、医疗卫生、健康管理等全方位、多元化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。
随着现代化、城市化的不断发展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,导致空巢现象越来越严重,老年人独居在家的比例也越来越大,让老人远离孤独,这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体现。
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,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品牌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、幸福指数和满意度。武威市子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,城市功能不断完善,城市秩序得到规范,城市服务不断提升,城市品位正在升华,一座更具活力、更加进步、更加美丽的新武威正在映入人们的眼帘。